法国小伙在中国学医7年,回国变身“华佗”,每天接诊接到手软
号脉、针灸、按摩,这是我们熟悉的中医诊疗场景。法国小伙给人号脉然而这样的情形却在法国小镇的一家诊所内上演。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,穿梭其中的医生竟然是个地道的法国人!他熟练地把脉问诊,手中的银针更是舞得虎虎生风。这位法国小伙究竟是什么来头?他又是如何与中医结缘的呢?作为一个地道的法国人,托马斯却对中国传统医学情有独钟,甚至精通这门古老的医术。他在中国生活了整整22年,其中有7年专门用来钻研中医。如今,他在法国开设诊所,凭借高超的医术赢得了当地人的信赖,甚至被亲切地称为"华佗"。托马斯与中医结缘,要从2005年说起。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一年,年轻的托马斯跟随父母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。这次旅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回国后他如饥似渴地投身于各类中国文化活动,从书法到太极,从茶道到京剧,无不涉猎。然而,真正让托马斯对中医产生强烈好奇心的,是一段偶然看到的视频。视频中,一位老中医仅仅通过简单的手法,就治好了一位手臂脱臼的病人。这种神奇的治疗方式让托马斯大为惊叹。中医治疗脱臼他开始思考:为什么只需几个动作就能治好脱臼?为什么把脉能诊断疾病?为什么银针扎在右手上,左脚会感受到疼痛?这些问题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,激发了他探索中医奥秘的强烈欲望。就这样,托马斯萌生了系统学习中医的想法。这个决定可不是一时兴起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图片来源于网络信息来源于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2019年11月19日发布他清楚地知道,学习中医意味着要面对语言、文化等诸多挑战。但是,他的热情和决心战胜了对困难的担忧。下定决心后,托马斯开始为赴华学医做准备。他先是向父母坦白了自己的想法。令他欣慰的是,父母非常支持他的决定。有了家人的支持,托马斯更加坚定了信心。接下来,他报名参加了一家中文学校的课程。虽然学习中文很艰难,但托马斯却乐在其中。中文课堂他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练习发音、背诵生词、学习语法。渐渐地,他的中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。同时,托马斯也在为留学考试做准备。他查阅了大量资料,了解中国的教育体系和留学要求。他还特意收集了各个中医院校的信息,仔细比较它们的优势和特色。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研究,托马斯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历史悠久、中医教育享誉全国的湖北中医药大学。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,托马斯如愿以偿,收到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,托马斯激动不已。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纸文书,更是开启新人生的钥匙。怀着对中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,托马斯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航班,开始了他的中医学习之旅。签证托马斯在湖北中医大学,度过了七年的学习时光。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既充满挑战,又收获颇丰。初到中国时,语言不通和文化隔阂,成为托马斯求学路上的第一道难关。虽然在来中国前已经学习了一些中文,但面对专业术语和古文典籍,他还是感到力不从心。不过,托马斯并没有气馁,他每天都花大量时间钻研中文,努力融入中国文化。中文在学习过程中,托马斯需要掌握的知识可谓浩如烟海。中医基础理论、药方配制、经络针灸、脉相舌相等,每一项都需要下苦功夫。他常常熬夜背诵药材名称和功效,研究不同药材的搭配原则。有时候,他会因为记不住某些生僻字而懊恼不已,但他从不放弃,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学习。图片来源于网络实践课程给托马斯带来了新的挑战。跟随老师出诊时,他常常因为听不懂病人的方言而手足无措。但他并不气馁,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当地方言,试图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。在众多中医技能中,脉诊可以说是托马斯的"心头大患"。图片来源于网络起初,他总是分不清不同的脉象,更别说通过脉象判断病情了。为了提高技能,他经常缠着同学和朋友让他练习把脉,甚至在公共场合也会忍不住想要给陌生人号脉。经过不懈努力,托马斯的中医技能日益精进。七年的学习生涯结束后,他带着满腔热情回到了法国,准备大展拳脚。然而,现实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。托马斯的日常学习回国后,托马斯的第一个"病人"竟然是自己的母亲。他敏锐地发现母亲身体有些异常,于是给她把脉诊断。起初,家人还半信半疑,但当托马斯开出的方子见效后,他们才真正相信了他的本事。接下来,托马斯开始为亲朋好友看诊。他的医术很快在小范围内传开,不少人慕名而来。看到自己的技能得到认可,托马斯信心倍增,决定开设自己的诊所。托马斯开方子然而,诊所刚开张时的情况并不理想。很多人对中医心存疑虑,不愿意尝试这种"新奇"的治疗方式。托马斯的诊所常常空无一人,让他感到有些沮丧。转机出现在一位,饱受类风湿性关节炎折磨的老人身上。这位老人尝试过各种西医治疗,却收效甚微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他来到了托马斯的诊所。图片来源于网络托马斯仔细诊断后,为老人制定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,包括服药和针灸。几次治疗后,老人的症状明显改善,这让他惊喜不已。老人的成功案例很快在当地传开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慕名而来。托马斯的诊所终于迎来了转机,每天都有大量病人前来就诊。他擅长调理亚健康、治疗脱臼、推拿经络等,在当地逐渐打响了名气。托马斯随着时间推移,托马斯的医术得到了广泛认可。病人们亲切地称他为"华佗",这个称呼让托马斯既感到自豪,又倍感责任重大。如今的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,但看到病人重获健康的笑容,他就感到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。信息来源于湖北卫视2019年12月2日发布托马斯的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,他受邀参加了一档名为《我爱你,中国》的电视节目。在节目中,托马斯侃侃而谈,分享了自己学习中医的曲折经历。他回忆起初到中国时的文化冲击,描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克服语言障碍,融入中国生活。当谈到学习中医的艰辛时,托马斯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刻苦钻研的岁月。托马斯上节目节目组还特意安排了一个环节,让托马斯现场展示中医技能。他熟练地为一位志愿者把脉,并准确指出了对方的一些身体状况。随后,托马斯又展示了针灸技术,小小的银针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,轻巧地刺入穴位。观众们看得目不转睛,纷纷赞叹不已。在节目的最后,主持人问托马斯对未来有什么期望。托马斯的愿望托马斯笑着说,他希望能成为"法国的华佗",为更多人带来健康。这个朴实的愿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。托马斯的故事只是中医在世界各地发展的一个缩影。事实上,中医正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。在日本,中医被称为"汉方医学",已经深深融入了当地的医疗体系。日本人信息来源于新华社新媒体2023年12月27日发布日本人对中医的重视程度,甚至超过了许多中国人的想象。他们不仅积极学习和应用中医理论,还注册了大量的中医古方专利。这一举动引发了不少争议,也让人不禁思考中医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。跨过太平洋,我们会发现美国对中医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。目前,美国已有47个州颁发针灸执照,全国上百所医学院开设了针灸课程。外国人学中医信息来源于中国侨网2021年6月29日发布这意味着,这些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传统医方,如今却被日本抢先注册为"专利"。在欧洲,德国人将中医视为一种"高雅医疗"。不少德国人认为,接受中医治疗是一种时尚和品位的象征。与此同时,在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,也有越来越多的"洋中医"开设诊所,为当地人提供中医诊疗服务。中医在全球的蓬勃发展,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。图片来源于网络它证明了中医的生命力和价值,也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载体。然而,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,这种传播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,他们已经注册了210个中医古方专利。这意味着,这些源自中国的传统医方,现在却成了日本的"专利"。日本中医馆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,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知识产权纠纷。因此,在为中医走向世界感到自豪的同时,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。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医的研究和创新,不断提升中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。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中医的知识产权,避免核心技术流失。托马斯托马斯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,中医在全球范围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和实用价值,中医的核心理念和治疗方法具有普遍适用。但中医的全球化发展也同样带来警示,我们要保护中医知识产权问题,还要让中医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,这样才能更好造福人类。中医参考文献:1.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:《【我爱你中国】法国小伙痴迷中医,给陈铭搭脉发现什么让其迅速喊停》-2019-11-192.湖北卫视:《【我爱你中国】借机表白爱人!洋中医托马斯原来是武汉女婿!》-2019-12-23.新华社新媒体:《中医药不能“韩国开花,日本结果”》--2023-12-274.中国侨网:《在美国,中医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》-2021-6-29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